众人称颂好家风 旧改基地“老娘舅”

2015/6/22 10:22:45  

    毛登华的大哥是上海知青,一直有“叶落归根”的愿望。为此,毛登华主动接纳兄长,将他一家人的户口迁入了上海的老宅。有人曾提醒毛登华,“兄长户口进来,这里要是动迁,你会少拿不少”,而他却不以为然:“家人间只讲爱,不讲输赢”——这是毛登华一家始终秉承的好家风。

    孝亲敬老好邻居

    在旧改基地,毛登华一家的好家风为人称颂。158、161街坊旧改征收启动后,因为家人间的互谦互让和互爱互助,让毛登华一家率先完成了签约。

    毛登华和哥哥、姐姐三个人的孝顺是街坊四邻间出了名的。母亲中风,他们三人“抢”着照顾。弄里弄外,经常看到三兄妹轮流用轮椅推着母亲去“散步”。每次居委会组织郊游活动,毛登华总抢着第一个报名,推着母亲走走看看,虽然十分不便,但他从不嫌麻烦,为的是让母亲开开心心,乐享晚年。

    此次旧改,毛登华更是早早地为母亲租下了香港丽园内的电梯房,“老人腿脚不便,有电梯的话上下方便些。”在细节上处处为老人考虑周全。

    不仅家人间相亲相爱,毛登华一家更是别人眼中的善邻,看到邻居有困难时,总是会伸出援手。善以待人、乐于助人,这亦是毛登华秉承的家训。

    多年前,甘肃来沪卖菜的小张一家搬入海拉尔路13弄。有一天,毛登华发现夫妻俩在弄口抱头痛哭。经询问,才知道原来小两口经营不善,本钱赔了。天气渐寒,两人却连一床过冬棉被也买不起,回老家也没有路费……听完他们的遭际,毛登华立刻和妻子仇建云一起宽慰和鼓励他们,并表示愿意出资帮他们恢复生意。之后,仇建云还经常帮忙照看小张家的孩子,让他们安心创业。在毛登华夫妇的帮助下,小两口不但走出了困境,还开了一家切面店。

    海拉尔路3号的孙姓居民因突发急病经抢救无效去世,留下了一位外来媳和年幼的儿子。家中没了顶梁柱,外来媳也一直没有稳定收入,没有能力料理丈夫的后事。关键时刻,又是毛登华夫妇出手相助,他们先是在社区发起募捐,然后前往医院申请减免医疗费用,还帮着料理其后事,使得突遭大难的母子俩顺利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。

    “只要开口找毛登华帮忙,基本上没有拒绝的。”这是居民对他的普遍评价。

    “私车公用”老娘舅

    旧改推进过程中,当毛登华看到一些街坊邻居为尺寸之利争得“面红耳赤”,迟迟签不了字,这让他心急如焚。他主动找到嘉兴旧改分指挥部,“我来做你们的志愿者吧!”

    那时开始,一辆电瓶车便时常穿梭在弄堂小巷。这是毛登华为提高效率、节约时间特地购置的,他表示,“开着它,办事更快些”。看着进进出出、满头大汗的毛登华,旧改工作人员笑着说:“毛师傅,你这是‘私车公用’啊!”

    街坊邻里,没有不认识毛登华的,也纷纷敬佩他的为人和家风。因而他做起居民工作来,颇为得心应手。“有些居民抵触情绪很严重,我们连门都敲不开”,一名旧改工作经办人告诉记者,遇到类似这样棘手的问题,他们求助毛登华,毛登华总是二话不说,一口答应。

    一户居民因为家庭内部意见不一,一直没有签约,毛登华了解到户主的妻子生病住院了,而他的儿子正是自己的小学同学,他便买了水果多次上医院看望,邻里之间颇有共同语言,他就现身说法,分析政策,很快,对方被他的真诚打动,落笔签了字。

    “我们都是一家人,家人之间千万不要锱铢必较。”这是他的口头禅,也用实际行动感染了周边居民。“我们敲不开的门,找他,一试准灵”,旧改工作人员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。目前,至少10户居民在他直接或间接的努力下,顺利签下了协议。两个地块正式签约启动仅仅8天,就双双达到了85%的签约比例。“毛师傅真的功不可没。”居委会主任周佩铭拍拍他的肩膀说道。